□ 朱捷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间渗透交叉、融合协同现象日益普遍,不同产业融合催生和衍生出的新业态、新产业(300832),又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产业融合与产业转型、产业演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告别传统增长模式的重要内容。其中企业创新投资和主体作用在推动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重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从产业融合视角分析企业创新投资实践如何高效赋能产业体系转变和生产转型,可为激活产业发展活力,深化产业融合提供必要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
提振企业投资决策信心
基于期权博弈理论,面向产业融合的企业创新投资实践受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不同企业主体间的投资决策也会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因而在多数情况下,项目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主体的价值判断,还取决于其他竞争主体的价值判断和博弈反应。因此,基于产业融合背景的企业创新投资,应对竞争对手、投资环境、市场需求、项目价值等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和完整评估,同时应对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项目价值波动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组成专门的投资项目团队对所投项目、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全面有效地甄别企业信息的真伪和实际发展状况。立足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项目价值评估,同时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确定性风险的考量。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及投资成本的不可逆性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投资主体选择推迟投资,在企业博弈均衡、占先博弈、消耗博弈中综合考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成功概率和价值大小,从而择取适当的投资时机进行投资赋能。基于此,中小型企业应树立长远投资眼光和开阔投资视野,结合自身资金状况及对所投行业的发展预期,制订稳步投资计划,实行分散投资、多轮次、分阶段投资、低风险投资等,根据产业融合进展作出后续投资决策,确保资金顺利回收,规避投资风险;行业龙头和大型企业相较于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相对更强,可适当选取一些大胆的投资方案,对产业融合过程中的转型、研发、改造、重组等前端性环节加大支持投资力度。
另外,企业以股权融资、银行信贷等方式获取资本投资的过程中应对内部融资、股权融资的效率、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自身不同发展转型阶段制订与之相适配的融资方案,切实保障企业发展利益。例如,企业可在风险投资过去后,进入股票市场进行公开融资,进一步助力企业融资、转型、升级。同时,企业投资角色的转变也可成为产业融合的新支点。产业融合过程中,为尽可能地减少投资风险,优化收益结构,投资主体还可切实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创新需求导向下的投资机制
当前,产业融合趋势逐渐蔓延,实体产业与数字产业、新兴科技产业间的融合日益普遍,融合产业的市场产值不断增加。传统产业体系向新兴产业体系过渡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融资需求、投资周期、投资风险等相对较高,资本投资契机的到来致使投资型企业选择困难。跟随头部投资企业和机构进行联合投资,不同投资方共同商讨制订收益分配方案和公司控制权占比,既可提升对融合企业的治理水平,也能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方式实现对融合企业的投资和扶持,对投融资双方都是相对有利的选择。
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资引导作用。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健全各级基金联动机制,综合运用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信托基金等的运作,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现对企业的扶持,进一步覆盖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助力企业有序运行。创新推出政府首购制度,对突破关键技术相关的创新产品进行首购,对本土化率超60%的产品给予相应的报价支持,有效带动企业创新投资。政府补贴因子的加持可适当缓解企业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可起到提振投资企业主体投资信心的作用。例如,政府可通过推出一些利好政策,包括补贴优惠、财税减免、基金扶持、金融信贷、风险投资、人才培养等举措,吸引投资主体进驻。同时,政府可为投融资企业的精准对接搭建联络沟通桥梁,解决“无处投、无处融”的难题。
多维保障机制助力市场环境平稳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创新投资,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逐步提升资本市场适应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新特点和新趋势的能力,彰显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
秉持服务产业融合、为融合产业创造价值的理念,落实全面注册制,夯实资本市场服务产业融合的制度根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环节,实施注册制改革对加强投资企业的价值管理及创新型企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加强对融资端企业发展定位、融资需求、产出周期、风险预期等的制度性安排,完善属性定位和评价标准、准入机制、披露监管等,防范各类不当行为扰乱资本市场。建立融资端企业的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依托智能预警系统、大数据等实现对融资端企业研发进展、产业动态、市场转化的综合监测和数据抓取,并随时通报异常情况和异常数据,及时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引导投资机构理性投资及推动融资型企业的优化管理。
改革与完善投资端市场体系,鼓励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等的发展,构建主板引领下的多级多层的资本市场体系,打造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格局,助力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例如,科创板支持市场潜力较大、未来成长空间大、创新能力突出的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以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资本市场实现对优质企业的支持与接纳;创业板更多服务于成长型、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健全资本市场间的协调机制,规范引导资本市场错位竞争,优化资本要素均衡配置和风险均衡配置。完善资本市场的价值体系,在原有盈利指标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未来成长空间纳入考量。建立长期资本市场投资激励机制,将传统的短期考评转向长期业绩考核,对投资端企业的长线投资、长期盈利等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一步培植和发展壮大耐心资本面向产业融合的长期服务能力和资金保障能力,按照企业的成长发展轨迹,分模块布局投资方案,围绕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长板、短板、底板提供长期性的资金支持、技术保障,助力融合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下的江苏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2022SJYB0851〉的成果)178炒股配资
新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